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64节 (第6/6页)
土地,地租负担减少,有了不少余粮。 所以今年江南百姓的生活压力减轻不少,各种经济形式都在恢复。 秋收结束后,进入农闲时节,各地按照内阁下发的指示,开始集训民兵。 民兵集训的对象,主要是分了土地的民屯户、自耕农和小地主家庭。 本来是打算强制进行民兵训练的,但后来发现这样规模太大,现在的大明人口虽然减少许多,但以江淮以南而言,四千万以上是有的。 (很多网上资料说清初顺治年间中国人口只有一两千万,压根就属于睁眼说瞎话,因为他们把记载的“丁口”看做人口了,事实上古代统计的丁口是指青壮年男性,一般只占人口总数四分之一,到五分之一。不得不说,在人口和土地统计上,清朝要比明朝强太多。) 如果全面推行,至少得有三四百万的民兵,而且百姓也未必乐意,这样强行推广,反而不美。 所以朝廷选择反其道而行之,用减税来吸引青壮参加集训。 并且参与了民兵训练的,在地方录用衙役和光复军募兵时,也是优先。 集训时间也不长,每年不到两个月,一般以十六岁以上,至三十岁的青壮。 最多集训四年。 其实并不能训练出什么精兵,但却可以培养基本的纪律性和组织度,这样的话,如果日后征召进正规军,就不用再从头训起了,只需要熟悉武器装备,就能有初步战斗力。 民兵训练主要是兵部在抓,这算是军权改革之后,并不为数不多的权利之一了。 兵部预计,各省大概能组织一百三十万左右的民兵训练,从秋后到初冬,历时五十天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