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39节 (第3/7页)
镇,城墙守备和江南内地那些府县可大不一样。 现在的大同城,是当年徐达北伐,扫荡漠南后,亲自督造的。 后来洪武九年,大同卫都指挥使周立、景泰年间的山西巡抚年富等等先后加强。 直到此时,虽然规模无法和金陵城那种庞然大物相比,但从军事角度而言,事实上,大同的城防远比南京完备。 因为大同作为军事重镇,军事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,所以历代守将和督抚,都是首先将大同看做一个军事堡垒,没有像南京那般肆意扩充规模。 可谓“小而精” 比如,以镇城居中,cao场城、东小城、南小城三座城关拱卫北、东、南三侧,镇城周长只有7200米左右,五六千守军就能面面俱到,开有四座城门,四座城门均建有瓮城,瓮城之外又有月城。cao场城、东小城都是独立小城,唯有南小城与南门的月城连为一体,形成了五道城门的奇巧造型。 如果要做比喻,南京城类似于靶子,外环套内环,看似城高池深、固若金汤,但如果城内兵力不足,是很难维持城防的,而且人口众多,还得随时担心城内出乱子。 而大同则不同,更类似于一个堡垒群,外围众多小堡垒,连通拱卫中间的大堡垒,并且它不属于府县行政单位,而是“镇城”,城中居民以军人家属和卫所军民为主,不仅易于管理,而且还是天然预备力量。 面对这样一个刺猬,事实上别看明末战争,九边重镇几度易手,但真正靠强攻拿下的,还真没有过。 否则,也不至于姜镶这个明廷旧将,现在都还是大同的地头蛇。 阿济格和满达海迅速就领教到什么叫固若金汤了。 清军来势汹汹,四万大军倒是能将大同围住,旌旗连绵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