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42节 (第5/7页)
五万而已,这几乎算上了十五岁以上的所有成丁。 前线每死一个军士,按照牛录制度,就得从辽东、北京居住的族中补充一个进来。 经过多年战争,损失的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,以至于,如今站在甘辉面前,瑟瑟发抖的满洲兵,平均年龄不过十五六岁而已…… 第76章 科尔沁草原的火 要说起科尔沁和满清之间的渊源,那可十分深厚了。 早在天启四年,科尔沁部首领,与努尔哈赤,就于伊克唐噶哩坡刑白马、乌牛正式结盟。 此后,双方三代均有联姻,八旗制度中的蒙八旗里,大部分都来源于科尔沁诸部的丁口。 剩下的则被编为十旗,作为满清稳定漠南蒙古诸部的关键所在。 尤其是皇太极时期,皇太极在自己谋图蒙古大汗的一系列战争中,科尔沁诸部都扮演了重要的助手角色。 换而言之,如果清廷退往关外,最重要的两个支点,一个是盛京,另一个便是科尔沁。 如果能提前扫荡科尔沁,一方面能对漠南蒙古诸部取到杀鸡儆猴的作用,以震慑各方,告诉所有人,皇太极当初搞得那一套玩意已经不顶用了,明廷返回北方只是时间问题。 另一方面,亦是斩断清廷与喀尔喀蒙古的联系,削弱清廷皇帝头上,那顶“蒙古大汗”帽子的能量。 届时,就算顺治、多尔衮等人真的侥幸逃到草原,没有嫡系人马支持,也掀不起风浪来。 说不得就被哪路人马砍了脑袋,送给明廷邀功。 故而,当发现清廷方面对于喀喇沁的反叛,动作不大,或者说无能为力之时,冒襄便积极鼓动昆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