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65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65节 (第6/8页)

只是直接写信向北京的宰辅以及军中将帅,单独问对。

    按照朱由榔在肇庆时期就建立起的某种“潜规则”,军中那二三十个主要将领,和朝中尚书以上的部门领导们,和朱由榔本人之间,都是有着在朝廷旨意文书之外,只由中书科接手的私人信函。

    这就是所谓“威望”带来的特殊权利了。

    有句话说得好,“明君是革命的最大障碍”。

    这些私人信函看似不具有任何政治效益,但对于一个君主制国家,君主又在一系列政治运动中,取得了超然的权威,那么他说的每一句话,哪怕没有什么宰辅签章,哪怕没有盖上国玺,哪怕只是几张草纸上的只言片语,本身都能拥有至高无上的驱动力。

    这也正如南京城那些在理学体系开始逐渐解体后,新兴的各流派学社中,所公认的那样。

    黄宗羲就极为一针见血的指出

    当今天子所作所为,不是在限制自己的权力,而是在限制后人的权力,不是在为现在做准备,而是在为身后事做准备。

    事实上,朱由榔本人,通过这种取巧的方式,直接绕过与宰辅的讨论,来敲定防务改革事宜,倒不是说他害怕朝中大臣给自己出难题,或是认为对方会阻碍自己。

    而是在逃避一些更为本质的冲突,以及延缓某些正在暗流涌动的政潮发生,算是在转移注意力了。

    朱由榔这人没啥太大本事,但唯一值得庆幸的,是接受了十几年的教科书体系粗糙灌输的政治教育。

    用他所了解的话来说,那便是,在北伐完成之前,对于自己麾下的整个政权而言,乃是民族矛盾大于阶级矛盾,所以顺军、西军,江南士绅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