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88节 (第5/6页)
他们可不懂什么国家、民族大义,他们只知道,被朝廷征调当民夫,又要吃苦卖力,说不得还有生命危险。 这年头即使是农闲时节,壮劳力也是家庭的支柱,如此大规模的征调,这毫无疑问是对川陕本就薄弱的经济,加以严重考验。 可不征调也没办法,从川陕往潼关以东运粮,途中地形复杂,需要大量人手。 文安之的工作压力极大。 好在此时的明廷最大优势,就是经济宽裕。 针对参与征调的支前民夫,予以减税补贴,按照每天五升的量,二十天为一石。 按照这个数量,一户普通人家,支前三个月,基本上就能免除一年税务。 当然,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。 比如,对于士绅家庭,怎么办? 原本这些人是不用服徭役的,但朱由榔将免役待遇折合成了银两发放补贴,所以从法理上来说,他们也有服徭役的义务。 可这些人当然是不愿意的,宁愿花钱请别人帮自己服徭役,这在律法上倒也说得过去。 不过朱由榔当然不愿意如此放过。 命陈子壮等人新修订了规定,如果不愿服徭役的也可以,但必须要拿出征调补贴的三倍,作为补偿交给当地府衙。 这条律法,只针对名下个人田亩超过一百亩,或身有功名者。 算得上是一种“直接税”了。 这个政令一出,虽然引发不少非议,但还是在接受范围内,于绝大多数士绅而言,这大概就是朝廷为了北伐下发的一笔“摊派”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