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59节 (第5/7页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经过两个月的初步收集民间意见和范本,朱由榔撒出去了超过五万两银子的赏金,翰林院和礼部吸收了不少想法。 其中,有一位江西吉安的老秀才,在私塾里教授多年,将南北朝时期就流传的《千字文》做修改和增加,增至两千字,基本涵盖了基础教育的常用字,被礼部直接采纳。 这位老先生一步登天,被任命为江西督学。 还有人进献了自己的简化字方案,被礼部采纳后获得重额赏金。 不少大儒亲自出山,主动报名到编纂队伍中来。这种惠及天下百姓的千秋伟业,但凡是个有理想的读书人,谁不心动啊? 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四本教材逐渐成型。 接着就是招募教师,腾出学舍。 学舍好解决,之前抄了这么多家,空着作甚?其余一县当中没人被抄家的,再从内帑出资,修建学校。 为了凸显重视,朱由榔将皇室在南京内城外的两处别苑拿了出来,作为上元县和江宁县小学的学舍。 为了招聘足够教师,朱由榔将教师待遇,根据不同等级,定为到正九品至从七品官员薪资计算,且教师也是有官身的,如果干的好,可以提拔为府督学、省督学,甚至进入礼部任职。 理论上最高可至礼部尚书。 而且门槛也不高,童生以上,只要没有犯罪记录就行,集中到府里先集体学习培训两个月,毕竟教的有些知识,这些学八股出身的士子也未必会。 不过编写的教材通俗易懂,还配有图画,只要有一定文化基础,自学起来也不难。 所有官办,准确来说是皇家办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