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91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91节 (第6/6页)

出来,大声勒令,旗语传命各部上城防守。

    等清军士卒重新站上已然残破不堪,一片瓦砾的城墙上时,看到的,是朝阳之下,一片光芒闪烁的甲士冲来。

    犹如夏日烈阳下,反射出片片粼光的江涛。

    正是刘孔昭、霍湅两部抽调出来的两千精锐。

    这支部队,全员着甲,为了方便城头搏杀,均持短兵刀盾,还专门配备数百只短发火铳。

    这玩意原本是武备局给海军配备的,主要用于海上接舷战,地域狭窄,施展不开时,相当有效。

    后来发现,这短发火铳,在攻城时也颇有奇效,点燃火绳后,别于腰间,城头搏杀时,可以随时掏出,给对方一铳。

    付出近两百人的伤亡后,明军终于全部渡河,往城墙和壕沟挺进,每个人背上还带着一小袋土,用于填平壕沟。

    在这个距离上,明军火炮无法保证不误伤,所以逐渐停下。

    清军炮兵算是松了一口气,因为就在刚才不到半个时辰的对射之中,清军就又损失了四门火炮。

    接下来,就全凭明军士卒的本事了,只有依靠优势武器,或者顺风局面,才能战斗的军队,不是强军。

    攻坚克难,为人所不能,方称勇士。

    已经快五十岁的朱之瑜竟然手持利刃,于军中督战。

    这倒也不奇怪,虽然他是个文官,但却并非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,否则也不太可能一个人东渡日本生活数十年。

    朱之瑜的长兄是武进士出身,曾任神武营总兵,他本人当年也是以“文武全才第一”荐于礼部,有参与过张名振等人舟山起兵,朱由榔东征之时,和王翊一起率部转战浙南。

    论军旅生涯,比起军中许多将领都不遑多让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