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325 舒心 (第1/5页)
作为皇帝,朱允煐可不只是在处理朝政,他也是在不断的学习、不断的进步。 哪怕是个穿越客,有着‘长远的见识’,可是朱允煐有着自知之明,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,他也从来都没有骄傲自满。 翰林院的学士们很激动,此前陛下就提到了井田制,这对于不少慕古的读书人就是个梦想和机会。如果能够按照周礼那般治理天下,肯定是天下大同了。 很明显,很多的读书人觉得先贤说的都是对的,他们也认为先贤的那些观点放在现在依然是有效的。 至于说为什么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不采纳,他们或许会觉得那是以前的皇帝不够贤明,或者是觉得读书人为了天下大同,而那些皇帝没有这样的抱负。 总之就是先贤肯定是没错的,先贤治理天下的观点放诸四海都是治世之策! 夹带私货可不行,朱允煐只需要这些满腹经纶的读书人给他说说井田制的一些事情,不需要这些人有着太多的个人感悟等等。 清贵的翰林院都是一些学者,这些人很多都是没有实际的处政能力。简单的来说就是这些人都是理论专家,基本上都没有做过太多的实事,有些理想主义也很正常。 现在的翰林院,其实和前朝没有多少区别。基本上是从唐朝就开始,是宫廷供奉机构,安置文学、经术、卜、医、僧道、书画、弈棋人才,陪侍皇帝游宴娱乐,统称翰林院。 只不过在晚唐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,在宋朝开始成为正式官职,并与科举接轨。 大明的翰林院,现在还没有成为养才储望之所,负责修书撰史,起草诏书,为皇室成员侍读,担任科举考官等。‘非翰林不入内阁’是不存在的,毕竟现在的内阁也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