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593 (第3/4页)
的机制逐渐完善,朱元璋也讲究起来,对自己的皇帝位子一再强调是“天意”,把手拿的玉圭也刻上“奉天法祖”的字样。他亲自撰写一文,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梦见天宫,见到了“道法三清”。至此,朱元璋开始自称“奉天承运皇帝诏曰”,他再颁发圣旨时,便以这八个字作为“开场白”了。这在明朝文学家沈德符一书中有记载。 朱元璋的圣旨内容有很多被改编成明代重刑法令。洪武十九年,朱元璋在皇宫举办了背诵比赛,只要背得好,就能得到赏赐,据说19万人参加了背诵比赛。 但是,像朱元璋亲自动手写圣旨的皇帝毕竟不多,他之后的大多数皇帝,都将这个工作交给大臣们去做。因此,圣旨的内容、格式和措词越来越格式化。比如,为了显示“天”和“皇帝”的绝对权威,明朝中后期的圣旨开头逐渐演变成了“奉”字放第一行,“天承运”放第二行顶格,“皇帝诏曰”放第三行比第二行“天承运”的“天”字低一格的固定格式。 我看到的一份弘治十八年的圣旨实物图片,开头格式就是上面最后一段所说的那种。所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开头的意思其实是,奉天承运的皇帝(颁的)诏曰。不过诏曰只是其中一种,因为皇帝颁布的不止诏,还有敕、制等,文中用的就是“敕曰”。 6.文中那几句,“表独立兮山之上,云容容兮而在下。杳冥冥兮羌昼晦,东风飘兮神灵雨。留灵修兮澹忘归,岁既晏兮孰华予”,意思是: 孤身一人伫立高高山巅,云雾溶溶脚下浮动舒卷。 白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