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百六十三章 刑赏忠厚之至论 (第4/10页)
陆垚课程的一位刘教授。那位刘教授用现代话来说,应该算是苏轼的铁杆粉丝了,十分推崇苏轼的诗词还有所写出来的文章。其中,就有着一篇《刑赏忠厚之至论》,记得当时老师曾经交代过,苏轼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当年的主考官,就是欧阳修。 而且,当时的那位刘教授还将那篇文章留作了课堂作业,让全班的同学背诵并且翻译出来。陆垚此时开始仔细回忆,显然他已经记不清楚全篇了,不过其中的一些片段他还是能背诵下来的。 -《传》曰:“赏疑从与,所以广恩也;罚疑从去,所以慎刑也。当尧之时,皋陶为士。将杀人,皋陶曰“杀之”三,尧曰“宥之”三。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,而乐尧用刑之宽。四岳曰“鲧可用”,尧曰“不可,鲧方命圮族”,既而曰“试之”。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,而从四岳之用鲧也?然则圣人之意,盖亦可见矣。 《书》曰:“罪疑惟轻,功疑惟重。与其杀不辜,宁失不经。”呜呼,尽之矣。可以赏,可以无赏,赏之过乎仁;可以罚,可以无罚,罚之过乎义。过乎仁,不失为君子;过乎义,则流而入于忍人。故仁可过也,义不可过也。古者赏不以爵禄,刑不以刀锯。赏之以爵禄,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,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。刑之以刀锯,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,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。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,而爵禄不足以劝也;知天下之恶不胜刑,而刀锯不足以裁也。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,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,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。故曰:忠厚之至也。 《诗》曰:“君子如祉,乱庶遄已。君子如怒,乱庶遄沮。”夫君子之已乱,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