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21节 (第5/11页)
馆的弘文馆找寻祖宗实录的对应记录,带回交由皇上和廷臣一道进读参详。 工作简单,但信息量极大。 卓思衡耳濡目染不同的官员被皇帝叫来处理不同的事情,对整个朝局的态势以及统治机器的运作有了初步认识。这些会面中有普通谈话和照例问询,也有褒扬和申斥。皇上勤政敏学,除去大朝和朝会,几乎每日都会在天章殿例行问政,每五日一经筵,偶尔有比较重要的朝中事宜也会留重臣于殿内传餐而食,再行商议。 卓思衡大概也是五天会轮到一次入宫,和经筵时间高度重合,因此他总是得去弘文馆跑腿,与管事太监高恭望都混熟了。 弘文馆设在内廷,故而归内廷省管辖,其中多是太监宫女负责收纳洒扫与日常整理。历代皇帝实录都属机要,皇族方能观之以学,不可外抄外借,不可藏于外廷,但皇上会赐给许多官吏可观实录的恩荣,这样的官员一般都是皇帝近臣,因要共同讨论要事,故而特批,也有太子与诸位皇子公主的老师以教育皇族为目的,以实录为课,参详观之,教育子孙后代祖宗基业的来之不易。 总之想看实录规矩多得很,卓思衡的级别只够跑腿,翻都不能乱翻。 弘文馆供职的太监宫女大多识字量有限,皇上有吩咐取书都是侍诏的翰林院或昭文馆小官负责,高恭望督管时并不敢因官阶怠慢,都十分殷勤。 今日经筵,皇上与曾学士和白大学士论及太宗业平十七年重整学政一事,说道:“我观太宗朝实录,多发警醒,如今我朝上下学风比之过去自然更盛,可是太学国子监弊端颇多,个中子弟难有功名,实在不如祖宗在位之时,倒是江乡书院等私学颇为昌盛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