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哲学解读_《周易集解》易说批判(五十五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《周易集解》易说批判(五十五) (第10/11页)

歌,占绝对数量的是四言一句的格式,但也有例外,《诗》里有极少数诗歌同时出现“三言、四言、五言”句子;或“六言、七言”的组合;或“三言、四言、六言”组合;当然《诗》里的诗歌里也出现有“二言”和“八言”的句子,不过这些杂言诗或类同于散文体的“诗”毕竟很少。而《周易》一书里的文句也多是“四言句子”。

    如《周易·乾》篇,若去掉推理判定是非的“判词”,无疑就是一首四言诗:

    “元亨利贞

    潜龙勿用

    见龙再田

    利见大人

    终日乾乾

    夕愓若厉

    或跃在渊

    飞龙在天

    利见大人

    亢龙有悔

    群龙无首”

    这去掉“判词”的《乾》篇内容,与《诗》里的诗歌没有什么两样。无疑《周易》是在“诗体”的基础上转换成“文论体”。《周易》文章代表了从“诗”到“文”的过度体。这正体现了先民擅长模仿,比喻的实证。而《周易》里如诗的篇章,莫过于《渐》了。我们再看《渐》原文:

    “()渐,女归吉。利贞。

    鸿渐于干,小子厉,有言无咎。

    鸿渐于磐,饮食衎衎,吉。

    鸿渐于陆,夫征不复,妇孕不育,凶。利御寇。

    鸿渐于木,或得其桷,无咎。

    鸿渐于陵,妇三岁不孕,终莫之胜,吉。

    鸿渐于阿,其羽可用为仪,吉。”

    我们若去掉《渐》文里的“判词”,那么《渐》无疑就是一首优美的诗。

    《渐》

    “鸿渐于干

    小子厉

    有言无咎

    鸿渐于磐

    饮食衎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