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八十七章答案是如此的高尚 (第3/5页)
吃不饱,国家就不稳,地主的租子就收不上来?有点天灾惹祸的,就得出乱子。所以我要拿出银子来修沟渠,打深井。地里收成好了,百姓能吃饱了,才有人给我干活。道理其实很简单,可惜很多人看不到这点。”陈燮继续忽悠,张瑶深以为然。 可是,可是,有一个问题张瑶忽略了。那就是明朝的农业产量的问题。没有化肥,没有农业科技培育的高产作物种子这个前提,那么该饿还得饿,饭都吃不饱了,你还指望吃rou? 陈燮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谴责别人的时候,实际上这个逻辑是站不住脚的。没有现代社会带来的高产种子,张家庄的老百姓照样要饿肚子的。诚然,如果地主们都是道德高尚的人,老百姓就算吃不饱,也不会饿死,自然也不会造反。 陈燮说了半天,都是建立在一个伪命题之上。但是张瑶没看透这点,所以才生出了世人多愚昧的认同感。其实这是一个封建君主制度的死xue,人口增长和耕地数量有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。现代社会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农业科技,明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问题束手无策。于是土地兼并成为一种必然,任何一个封建君主集权王朝,走到人口和土地矛盾临界点的时候,来点天灾就是火星落在干草堆上的必然结果。 明朝的问题实际上是个大型综合的复杂问题,本质是土地和人口增长的矛盾。如果这个主要矛盾能解决,其他矛盾就会被掩盖。明白这个道理以后,其他问题就看个人去思考了。 明朝的对外贸易非常发达,商人们挣了银子,一部分用于发展工商业,更多的银子则用于购买土地和装在坛子里埋在地下。毫无疑问,这是一种畸形的繁荣,商业活动获取的财富不能为整个社会矛盾的缓解发挥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