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八十七章答案是如此的高尚 (第4/5页)
作用的时候,明朝得救的最后一根稻草飘走了。 很明显,张瑶和陈燮看问题的角度不同。站在陈燮的角度,他做的这些目的很明确,在不耽误挣银子的前提下,适当的提高张家庄百姓和工匠们的生活水平,打造一个依靠陈燮生活的相对较好的群体。这些人,毫无疑问是陈燮安全基础。没有陈燮,他们就得挨饿,就得卖儿卖女卖老婆,甚至这样都不能解决问题,最后走上饿死或者造反求存的道路。 反过来看,陈燮则通过他们,达到获得巨大商业利益的目的。 一个现代人很容易看清楚这个关系,但是明朝人则很难做到这点。这就是历史局限性了。所以张瑶的观点,陈燮能这么做,固然是为了利益,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道德水准较高。大明的地主豪绅多了,包括张瑶在内,怎么没见他们这么干?就算是张瑶自己,也顶多能做到在天灾年减少点租子而已,出现流民了,捐点粮食和银子。其他的,他是不会主动去做的。 既然如此,那就只能是道德因素在发挥作用了。 到了这个程度,张瑶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,陈燮为何要如此执着于投身武职的答案。很简单,就是要为张家庄的百姓和所有依靠他生存的百姓,谋一个安身立命的基础。要知道,乱世人,不如狗。熟读史书的张瑶,很清楚这个残酷的现实。zWWx.org 陈燮,要守住这一份安宁和平静的生活,出发点是他的道德水准。答案是如此的高尚! 张瑶在得到这个结论之后,已经被自己的恼洞感动了! 做好事不留名这种事情太亏本了,陈燮不会干。弄一定道德高尚的帽子戴一戴,这个很必要。在下面的人感恩戴德的同时,拉上一帮本地的地头蛇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