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66节 (第4/6页)
能解决大部分问题。 第64章 银元发行 任务明确后,财部拨出专款,组织钢铁公司、兵工公司的十余名,专精铸造、冶金的高级工匠,组成铸币技术攻关小组。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,在原本武备局于佛山建立的工匠体系下,越来越多的优秀匠人涌现出来。 按照工部的数据,直到光烈四年初,武备局、矿务局,和下辖的各家工业公司,登记在册的工匠总数达五万七千多人,其中工师以上的中级技术人员,达一万一千多人,匠师以上的高级技术人员也有近千人了。 内阁从钢铁公司和兵工公司抽调了近百名金工,作为新建银行下辖铸币厂的底子。 关于新币形制的问题,张同敞属实是把新闻炒作玩明白了,他拿出三千两银子作为奖金,在《启民报》上发刊,向全社会征集设计方案,并取其中最优秀的五个,每人给予六百两赏金。 且不说这得到的设计方案好不好,起码这样一来,新币还没发行,在民间就已经有极大讨论度了。 最后,经过各方衡量,最终三个方案交给了天子权衡。 第一个直接被朱由榔淘汰,这厮居然想在银元上学习西班牙银币,把自己的头像印上去! 那成了啥?朱大头?不行! 第二个方案,则是在正面印有篆书大明通宝四字,背面则是印上年份。 嗯,虽然比较实用,但好像有些简陋了。 最后一个颇受朱由榔青睐。 简单直白,正面以大字印有面额“壹元”,并在两侧以嘉禾纹案,背面则是龙形图案,下方则以小字印有发行年号,并且还在银币侧面巧妙地刻有一些竖纹,作为防伪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