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16节 (第5/7页)
响。 至于钢刃兵器,也用薄布裹住,其实他们也并未带长柄兵器,只是人手一柄短刃而已。 除此之外,另有双管火铳。 只不过这三十人手中的火铳形制颇为怪异,乃是锦衣卫专门提供的,马宝拿到手后,好奇把玩了良久…… 这玩意,怎么没有火绳啊? 这个问题也是马宝一开始,向身侧那位作为自己副手,名叫程横的锦衣卫百户所问。 马宝虽然年轻,但十三岁就跟随民军四处流窜作战,多年以来,也算是身经百战了,对于各种火器并不陌生。 但手中这种,没有火绳,扳机上面,只是用钢制钳口,钳着一枚火石的短发火铳,还真是第一次见。 事实上,自生(燧发)火铳的研制,在明朝并不是什么新鲜事。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,这玩意的思路本来就不难想出,大家伙都有过用火石燧发代替火绳引火的尝试。 问题在于,效果都不怎么样。 是的,燧发枪刚刚被发明时,无论是在中国,还是在欧洲,都是被嫌弃的东西。 崇祯八年,南京户部右侍郎毕懋康,所撰写的《军器图说》中,就有自发火铳的详细介绍。 “铳遇风雨不便,凡铳必先开火门,乃可对敌举放。往往有被风雨飘湿而不能一发者,有未及照星而误发者,须将龙头改造消息,令火石触机自击而发药得石火自燃,风雨不及飘湿,缓急可应手。” 这种东西好处多多,一方面不用害怕像之前清明时节那种空气潮湿,或者是刮风、天气冰冷,导致火绳难以激发的情况。 同时也能免去临战时,必须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