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哲学解读_《周易集集》易说批判(四十三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《周易集集》易说批判(四十三) (第3/8页)

下交接,正之吉也。故“利有攸往”矣。刚阳居上,群下共臣,故曰“得臣”矣。得臣则万方一轨,故“无家”也。

    2、易说批判

    《周易集解》对今本《周易·损》卦爻辞所编汇的注释共有五家。

    在对所谓卦辞汇编的注释有三家,郑玄的对“损”的注释是:“《艮》为山,《兑》为泽。互体坤,《坤》为地。山在地上,泽在地下,泽以自损增山之高也。犹诸侯损其国之富以贡献于天子,故谓之损矣。”

    郑玄通过所谓本卦(《损》卦)里的八卦(《艮》山与《兑》泽)和互卦(《坤》为地)取象附会出“山在地上,泽在地下,泽以自损增山之高也”的说法。而所谓本卦里还有另一互卦为《震》卦,在互卦《坤》卦下面,《震》取象为雷,郑玄无法从《震》卦象“雷”去附会雷在地下响动,感觉这不合常规,只有雷在地上空才响动,所以郑玄就不涉及互体《震》卦了。但郑玄通过《艮》山、《兑》泽、《坤》地这些取象说出的“泽以自损增山之高也”,也是个胡说八道。郑玄哪里知道山的形成,是通造山运动形成的,而不是泽的自损增加了山的高度。但郑玄却通过八卦取象的“论证”所得的“道理”,而引到“犹诸侯损其国之富以贡献于天子,故谓之损矣”这说法上。在郑玄的认识上,这种说法就是逻辑推理。“损”,却是减损之意,不过在《损》里所讲的减损之意,也不是如郑玄的那种说法,“犹诸侯损其国之富以贡献于天子,故谓之损矣。”

    《周易·损》是围绕着“损”展开的论述,阐述了损上益下,用之于民的政治道理。对于百姓之事,即民生之事,减损是有益无害的事情;而对待祭祀之事,应避免浪费财物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