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哲学解读_《周易集集》易说批判(四十三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《周易集集》易说批判(四十三) (第4/8页)

,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。这是鲜明的立场与观点。作者关心的是民生,而反对的是祭祀与战争。而郑玄却阐释胡诌到王权思想上。

    对“有孚。元吉,无咎。可贞,利有攸往”。虞翻的注释是:“《泰》初之上,《损》下《益》上,以据二阴,故“有孚,元吉,无咎”。《艮》男居上,《兑》女在下,男女位正,故"可贞利有攸往"矣”。

    这虞翻的“象数”注释法,可说是荒诞不经,胡诌八扯。

    而“有孚,元吉,无咎。可贞,利有攸往”,在文章里其意就是:“减损,其目的是为了用之于民,很正确,没有害咎,更有利于未来的发展。可虞翻用卦变之说上的卦象去胡诌那些经文文辞,其意相差十万八千里。

    而崔觐对“曷之用?二簋可用享”的注释是:“曷,何也。言其道上行,将何所用,可用二簋而享也。以喻《损》下《益》上,惟有乎心,何必竭于不足而补有余者也。”

    而所谓卦辞最后句里“曷”:号疑问代词,也指“岂”,“难道”讲。“簋(guǐ)”:是古代盛食物的圆形器具。关键是“享”字:是指供奉祭祀品。全句的意思是“财富的减损,是为了民生,是大吉的事情,没有过失,对未来长久都是有利的,何不采用简单的两器具的食物,可用于供奉祭祀品。”《周易·损》所立论的是,“损上益下”的道理。减损财富的目的,是在于为民,并且完全可以在祭祀上移风易俗,减少浪费。这体现了作者的理性与进步思想。作者强调的是关注民生,而反对的是大搞迷信的祭祀活动。

    《周易·损》原创是一篇政论章,其中心讲述的是“损上益下”,如现在国家的富民政策,上面的财政减少了,不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